認識紅火蟻生物學資訊紅火蟻鑑定入侵歷史與擴散途徑紅火蟻之威脅偵察與監測紅火蟻防治叮咬後之處理國際合作

偵察與監測

偵察及監測方法包括目視法、掉落陷阱法及誘餌誘集法等3種,可依需要擇一進行, 並選擇天氣晴朗且氣溫適合紅火蟻活動(21~38 ℃)時進行。

 

目視法

以紅火蟻發生風險高之地區優先進行目視檢查。一般而言,紅火蟻發生風險高之地區包括: (1)休耕或廢耕地、苗圃、水田區的田埂;(2)機場跑道、道路邊坡、中央分隔島、人行道、高速公路休息站; (3)新建公園、河岸兩側、電信設施、廢土場等處。紅火蟻通常在陽光充足的開闊地築巢形成蟻丘,在植栽地際處、 水泥地邊緣及電信設施等處較易發現。新建立的蟻巢並不會有明顯的隆起,直到蟻巢發育成熟後才會出現蟻丘。 判斷未成熟蟻巢可以檢視是否有被挖出的小土堆,或以鏟子擾動,再觀察有無螞蟻活動。成熟蟻巢的特徵包括: 可於地面上明顯發現隆起高於10公分以上之土丘,或有大片沙堆狀如屋頂形隆起,當受到侵擾時,會有大量螞蟻從內竄出, 如將蟻丘挖開則可發現如蜂巢狀的結構。目視法之優點為可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面積清查,缺點則為不夠精細, 因此主要被採用於大範圍偵察紅火蟻發生區域。

 

步行目視法
每公里至少調查3次,每次逢機調查100公尺。步行時手持鏟子, 並自紅火蟻發生風險高之地區優先檢查,若發現可疑蟻丘,則以鏟子輕輕擾動,觀察是否有紅火蟻爬出, 並依下列方式擇一評估及記錄。

 

獨立蟻丘紅火蟻密度:
擾動蟻丘時,若60秒內有紅火蟻爬出即視為活動蟻丘,記錄爬出蟻丘之紅火蟻數目據以分級,並以不同顏色旗子標示。
第0級:沒有紅火蟻爬出蟻丘。
第1級:1至10隻紅火蟻爬出蟻丘(綠旗)。
第2級:11至 100隻紅火蟻爬出蟻丘(黃旗)。
第3級:101至1,000隻紅火蟻爬出蟻丘(紅旗)。

 

單位面積活動蟻丘密度:
依單位面積所發現之活動蟻丘數作為分級依據,並以顏色旗子標示該地區之活動蟻丘密度。
第0級:沒有發現活動蟻丘。
第1級:輕度發生區,平均每100平方公尺蟻丘數目介於1至5個(綠旗)。
第2級:中度發生區,平均每100平方公尺蟻丘數目介於6至20個(黃旗)。
第3級:嚴重發生區,平均每100平方公尺蟻丘數目大於20個(紅旗)。

 

掉落陷阱法

於調查區域中平均每100平方公尺設置1個採樣點(可依現場作業情況及調查面積斟酌調整採樣點數), 各採樣點應相距10公尺以上,每採樣點設4個掉落陷阱,以各相隔1公尺之口字型設置。掉落陷阱為直徑3公分、 深12公分之塑膠管,將塑膠管埋入地下,管口與地面齊平,管中裝入約半滿的75%酒精。陷阱於放入24小時後回收, 鑑定螞蟻種類並計算數量。依據每個陷阱中所捕捉之紅火蟻數,區分為以下5級:
第0級:無發生區,陷阱均無捕捉到紅火蟻。
第1級:初期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在5隻以下。
第2級:輕度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介於5至50隻。
第3級:中度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介於50至200隻。
第4級:嚴重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大於200隻。

 

誘餌誘集法

誘集時間應介於上午8時至下午5時之間,紅火蟻活動較為密集之時段,回收後鑑定螞蟻種類並計算數量。 依據每個餌站所誘集之紅火蟻數目,區分為以下5級:
第0級:無發生區,陷阱均無捕捉到紅火蟻。
第1級:初期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在5隻以下。
第2級:輕度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介於5至50隻。
第3級:中度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介於50至200隻。
第4級:嚴重發生區,平均每陷阱捕捉之紅火蟻數大於200隻。

 

1. 小面積調查
採用市售品牌原味洋芋片,剝裂成小片,每片大小約7cm×1.4cm,或將人工誘餌(如花生醬、大豆油、花生醬與大豆油混合物、 罐頭鮪魚、熱狗或糖漿等高油脂性食物)約3公克放置於直徑10公分且有孔洞的塑膠盒中,利用鐵絲穿過盒子插到土中用以固定, 並利用標示旗標定誘餌位置,平均每100平方公尺設置1個餌站(可依現場作業情況及調查面積斟酌調整餌站數目), 餌站設置後應於1至3個小時回收。

 

2. 大面積調查
採用市售品牌原味洋芋片,剝裂成小片,每片大小約7cm×1.4cm。取1小片洋芋片放入透明塑膠離心管(50ml,管口直徑 22mm) 中並拴緊離心管蓋備用。設置餌站時常選擇較少干擾之陰涼地方,餌站間之距離通常為100公尺,但可依現場作業情況而定。 選定設置處後,先清除地面雜草或障礙物,打開離心管蓋,將含洋芋片之離心管置於土表,務必確定管口緊貼地面, 並插上標誌旗(粗鐵線直徑約2mm,長約550mm)。所有放置工作完成後,記錄當時之氣溫及天氣狀況,若有GPS定位工其, 則一併記錄該餌站之座標位置。誘餌設置後約40至60分鐘即進行回收,將標誌旗拔起後,迅速上蓋密封離心管, 確認已無螞蟻在管外後,攜回室內集中收納於-10℃之冷凍庫,冰凍12小時以上,再進行鑑識及計數工作。

 

防治效果評估

1. 防治率計算
施藥前先以目視法調查單位面積活動蟻丘密度,或以掉落陷阱法、誘餌誘集法調查陷阱或誘餌內紅火蟻密度, 施藥後調查頻率以每月1次為原則,持續6個月以上(可依現場作業情況及施用藥劑種類斟酌調整調查次數), 並依施藥前後之調查結果,以下列公式換算成防治率:

2. 發生率計算
施藥前先在區域內設置適當數量之餌站,以誘餌誘集法進行調查,並計算誘集到紅火蟻之餌站數佔總餌站數之比例, 施藥後調查頻率以每月1次為原則,持續 6 個月以上(可依現場作業情況及施用藥劑種類斟酌調整調查次數), 每次調查之結果以下列公式換算成發生率: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