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紅火蟻生物學資訊紅火蟻鑑定入侵歷史與擴散途徑紅火蟻之威脅偵察與監測紅火蟻防治叮咬後之處理國際合作

紅火蟻防治

一般防治原則

於發生區域均勻撒佈餌劑,可連續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型餌劑(如百利普芬、美賜平)或毒殺型餌劑(如芬普尼、賜諾殺、因得克),也可以交互施用二種類型餌劑。餌劑處理法建議於春、秋季各施作1~2次,每次間隔1~2月,每年共處理3~4次。發生嚴重區域,可先均勻撒佈昆蟲生長調節劑型餌劑,經2至4週後即進行毒殺型餌劑施撒。

 

 

藥劑防治法

 

餌劑
大部分入侵紅火蟻餌劑用藥是使用去油脂磨碎的玉米顆粒和大豆油混合,也就是黃色固體的材質是去油脂的玉米顆粒, 作用的藥劑原料是加在大豆油中。大豆油是餌劑吸引螞蟻來取食的重要成分,但大豆油常常會因為過期而開始腐敗, 影響對螞蟻的誘引力,所以需要在餌劑新鮮的時候儘快使用。餌劑中所使用的藥劑大約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為昆蟲生長調節劑(Insect Growth Regulators,IGR),第二類為化學藥劑(毒劑)。 一般研究調查顯示, 不管餌劑使用哪種藥劑類型,所獲得的防治效果都只能防除85%~95% 的入侵紅火蟻族群, 明顯的差異在於螞蟻族群數量開始減少的時間點與減少速度;一般而言,生長調節劑的成效比較慢, 但卻能較持久而比較有效地控制紅火蟻擴散。餌劑撒佈後,由職蟻帶入蟻巢內, 經由食物交換過程(trophallaxis)散佈給族群內的蟻群,餌劑中的藥劑成份最後會轉積於蟻后體內而滅絕蟻群。因此, 餌劑有效與否的關鍵即在於藥劑成份能否順利傳達蟻后體中,雖然餌劑較為昂貴,但卻能有效降低紅火蟻密度進而根除, 建議仍應採用餌劑進行防治。

 

目前農地上核准使用之紅火蟻防治餌劑包括:0.015%賜諾殺餌劑、0.045%因得克餌劑、0.5%百利普芬餌劑、0.5%美賜平餌劑、 1%芬諾克餌劑、0.5%二福隆餌劑、0.011%阿巴汀餌劑、0.03%益達胺餌劑及0.12%賽滅寧餌劑等9種。 其中賜諾殺、因得克、 阿巴汀、益達胺、賽滅寧為毒殺型餌劑,其防治效果於撒佈後數週顯現;百利普芬、美賜平、芬諾克、 二福隆為昆蟲生長調節劑型餌劑,效果則需3~6個月後才會顯現。

 

 

餌劑撒佈時機為地表溫度21~38℃的季節(春、秋),於紅火蟻活動覓合時段(可先以微量洋芋片、餌劑測試), 撒佈時地應保持乾燥狀態。防治面積小時可用手搖式餌劑撒佈器,防治面積大時則可選用動力餌劑撒佈機撒佈。 餌劑應於紅火蟻發生地區全面施撒,如紅火蟻僅零星發生,亦可將餌劑撒佈於蟻丘周圍0.3~1公尺範圍內,直到紅火蟻滅除為止。

 

 

餌劑使用時應注意:(1)使用之餌劑宜新鮮;(2)應依正確的方法與藥量施用;(3)春秋季之早晨或傍晚地表溫度21~38℃時 (冬季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為最佳施用時機;(4)施用時須地表乾燥,應參考氣象預報選定施藥時間, 避開可能於施用後12小時內有下雨之情況,且施藥後24小時內切勿灌溉;(5)禁止將餌劑與其他物質(如肥料)混合使用; (6)施用餌劑後7至10日內勿再使用其他防治紅火蟻藥劑;(7)餌劑勿施用於水體或潮濕地面。

 

 

 

觸殺型藥劑
核准使用之紅火蟻防治觸殺型藥劑為0.0143%芬普尼粒劑及2.46%賽洛寧膠囊懸著劑。觸殺型藥劑僅建議用於小面積發生區、 紅火蟻低容忍區或傳播風險高區域之危險性獨立蟻丘處理。其中,0.0143%芬普尼粒劑屬長效型藥劑, 使用時應於發生區內全面均勻施撒,而後定期均勻灑水,使土壤儘可能保持濕潤狀態; 2.46%賽洛寧膠囊懸著劑使用時應先經適當稀釋,使藥液容易滲透至土壤中, 再由蟻丘頂部往下或自蟻丘周圍外30公分向內緩緩灌入約5至10公升之藥液,灌注前儘量不要擾動蟻丘。

 

A:依標準作業程序,於紅火蟻發生特定地點均勻撒佈後立即灑水,爾後維持正常噴水灌溉。
B:經適當稀釋後,由蟻丘頂部或周圍外30公分向內灌注5至10公升之 藥液,使藥液注滿整個蟻丘,灌注前不要擾動蟻丘。

 

物理防治法

 

高溫熱蒸氣灌注
1. 熱蒸氣壓力達7kg/cm2時開始進行操作,灌注須達深度60公分,但可視現場蟻丘大小及深度而定。
2. 灌入後離蟻丘中心灌注點25公分處溫度須達80℃。
3. 灌注流程:
(1)主要蟻丘處理:灌注蟻丘中心點,將灌注槍插入蟻丘中央灌注1槍。處理時間5分鐘。
(2)蟻丘外圍蒸氣處理:蟻丘中心點向外半徑25公分處,等距離灌注8處。8處共處理5分鐘。
(3)土層表層蒸氣處理:於蟻丘外圍20公分處,等距離灌注8處。8處共處理5分鐘。
(4)熱水澆灌處理:將上列處理範圍以20公升熱水均勻澆灌。

密碼